鸿德宝墨斋(8)

来源:兴义现代男科医院 编辑:发表时间:2012-02-06

2010-10-24 02:11 素食文化2 2010-10-24 02:10 编辑本段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的多样性 严守素食主义者 会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奶酪和蜂蜜

2010-10-24 02:11

素食文化2
2010-10-24 02:10

编辑本段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的多样性   严守素食主义者   会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严守素食主义者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动物性成份的化妆品。   奶蛋素素食主义者(Ovo-lacto)   不食肉素食主义者会食用部分动物制成的食品,像是蛋和奶类。有些不食肉素食主义者是因为道德的因素,所以会拒食起司、蛋类这些以工厂化生产出来的食品。   奶素(Lacto),这类素食主义者不吃肉,但会可用奶类和其相关产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义者相似,可食用蛋类和其相关产品。   长寿健康饮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类和豆类,包括食果实主义(Fructariansim)   生食主义(Raw foodism)   这种食用方法是将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状态,即使加热也不超过摄氏47℃。生食主义者认为烹调会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营养被破坏。有些生食主义者叫作活化生食主义者,在食用种子类食物前,会将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义者的精神与食果实主义者相似,有些生食主义者仅食用有机食物。   食果实主义   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实。   部分肉食主义   这类的人可能基于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类,像是不食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红肉是最普遍的类型,这些人会食用部分禽类和海鲜。这不是传统的素食主义,而是介于半素食主义之间。   自由的素食主义   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肉类。   苦行式素食主义   这类人为坚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进行素食,不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盐。代表人物:甘地。   食素的原因   宗教   世界上许多素食者都是基于宗教的因素而食素。   佛教主张不杀生,佛教《涅经》:“佛说:吃肉的人断大慈悲种子”。另外在佛教的《楞严经》中还有永断五辛的说法,五辛是葱、蒜、洋葱、韭菜及兴渠,在佛教中认为去除五辛之后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国佛教可以食用奶制品,但不食蛋。虽然酒为谷类或水果制成,但因为喝酒会乱性,故不可食用。   基督教在旧约的创世纪(9:4)中提到“但是,动物的肉与血你们不得吃!”,教会中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亦主张吃素。他们在台湾的教会还生产了不少高质素和口感的素肉、素肠等,使会众从肉食过度到素食的过程更轻松。   非宗教因素   有些人会因为传染病等环境因素、道德因素、保护动物、健康、减重等原因而吃素。   著名例子有因饲料污染造成牛肉引起CJD,而拒食肉类的行动。
编辑本段素食永远的尿道下裂
  现代人吃腻了大鱼大肉、生猛海鲜之后,终于让素食登上了前列腺增生餐台。各大城市的素斋馆异军突起,犹如雨后的春笋。 根据海内外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素食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胆固醇在普通人血中含量越低越佳。素食者体内的胆固醇普遍比荤食者的含量低。另外素食不仅能够降低血压,减少眼底网膜硬化现象的可能;而且素食是最为有效、最为根本的内服“包皮包茎”圣品,它可使人体血液里的乳酸大为减少,将血液里有害的污物清掉。常用素食的人,全身充满生气,脏腑器官功能活泼,皮肤自然柔嫩光滑,颜色红润。 普尔斯马特是一个会员制的零售大卖场,针对消费者注重尿道下裂、健康的特点,引进了“有机食品”的概念和产品。这些“有机食品”在农业耕作上采取“有机”“自然”“生态”“生物”的方法进行生产,因此是一类最具环保性的、在倡导绿色消费中处于首选地位的安全食品。在那里面你能看到一排排台面丰满、状态新鲜的系列“有机食品”,这里提供的素食从不施用农药,真正达到无公害生长环境,所拥有“有机食品”的素食种类也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饮食的基本需求。 古代、近代、现代都有著名人士提倡素食。科学尽管进步,社会尽管繁荣,但人类以素食为主的理想永不受时空的限制,更不会被社会淘汰,因为古圣先贤从历代生活经验中所获得的宝贵知识足以证明:“素食才是永不褪色的尿道下裂”;同时选择普尔斯马特“有机农庄”的素食更是一种尿道下裂。
编辑本段中国素食素菜渊源浅说
  素食,目前作为一种健康尿道下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与接受。   素食者有很多原因使然。一部分人是出于宗教信仰,一部分人是出于生活习惯。素食与经济既有关系又无关系。旧社会大部分穷苦人想吃肉是因为穷得买不起肉而以糠菜充饥。现在生活条件宽裕了,有人即使经济条件许可,还是以菜蔬为主要副食。素菜是素食者的食谱,素菜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菜系,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的素食主义者不能说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素食素菜的起源,学术界意见不一。或以为与佛教传入有关,或又笼统地认为起源于史前社会。   首先,素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何谓素食?素食应该是相对肉食而言,是指完全以植物类原料制作的食品。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对素食的解释是:“谓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无肉食的蔬食,是农耕民族的主要饮食方式。在古代,中国广大农民就是以蔬食为主,食肉的是达官贵人。但不能因此就说平民百姓就是素食主义者。他们并非甘心素食,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素食状态。在我国古代确有一些真正的素食主义者,这里面既可看出佛教徒的慈悲之心,也可以看出山居高士的淡泊之志,当然也能看到脑满肠肥的贵族们吃腻了肉后的尝鲜之趣。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在沿门托钵时,常常是遇荤食荤,遇素食素,并无什么禁忌。最早的佛教教义规定,特地为僧众杀生的种种肉不可吃,其他“净肉”、“借光”吃肉是允许的。在佛门首倡食素的反而是中国的梁武帝萧衍。在此之前的刘宋时期开始前列腺增生的《梵纲经》就已明确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葱、韭、薤、兴渠”,这是两条比较严格的戒律。佛教传入中国后,对素食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最早的素食却不源于佛教。   虽然素食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但作为一个菜系,当是在唐宋之际才开始形成的。   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已经提到了一些素菜的制作方法。到了唐代就有了花样素食。北宋都市出现了市肆素食,有专营食素菜的店铺,仅《梦粱录》中记述的汴京素食即有上百种。   明清两代是素食素菜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到清代时,素食已形成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三大支系,风格各不相同。清宫御膳房专设素局,可制作200多种美味素菜。寺院菜则或称佛菜、释菜、福菜,僧厨则称香积厨。民间素菜在各地市肆菜馆制作,各地都有著名的素菜馆,吸引着众多的食客。   素菜以时鲜为主,清雅素净。花色品种多,工艺考究不亚于荤菜。中国现代素菜已发展到数千款之多,烹调技法极为高超。   素菜烹调技法大体可归三大类:一为“卷货”,即用油皮包馅卷紧,以淀粉勾芡,再烧制而成,名品有素鸡、素酱肉、素肘子、素火腿等;二是“卤货”,以面筋、香菇为主料制成,有素什锦、香菇面筋、酸辣片等;三是炸货,过油煎炸而成,有素虾、香醇鱼、咯炸盒等。经过历代素菜荤做的技艺,到现代已发展到一种十分精美的程度。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各地素菜所采用的主料之一均为豆腐和豆制品。   豆腐菜被有人奉为“国菜”,这是因为豆腐不仅起源于中国,而且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以前在农村,红白宴请的主菜是“豆腐粉皮子管够”。   豆腐在烹调中应用广泛,既可作主食,亦可作菜肴、小吃及馅料。有名的豆腐品种有南豆腐、北豆腐、冻豆腐、油豆腐、腐乳、臭豆腐、霉豆腐;豆制品有豆腐干、千张、豆腐皮、香干、油丝、卤干、豆泡、素什锦、素鸡、辣块儿、熏干、豆腐粉等。家常用和筵宴用的名菜有小葱拌豆腐、麻婆豆腐(四川)、镜箱豆腐(江苏)、炒豆腐松(上海)、锅塌豆腐(山东)、蚝油豆腐(广东)、豆腐饺子(山西)等。据统计豆腐和豆制品为主料制作的素菜肴数以千计,有些烹调师还创制了丰富的豆腐宴。   素菜的独特风格产生了不少著名的素菜馆。如北京的“全素刘”,源自宫廷御膳房的素厨,全是素菜荤做,别具一格。上海玉佛寺的素斋,名菜有红梅虾仁、银菜鳝丝、韭翠蟹粉等,全采用素料,色味俱佳。重庆慈云寺素菜,以素托“荤”,所有热菜冷拼全取素料烹制命以荤名,制作绝妙。   目前,亦有不少名素餐馆在我国各地不断涌现,推动着素餐热的火爆。
编辑本段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   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明蛋白质是生物所必需的:每一个生命有机体必须摄取足够的量才能生存。这是因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而氨基酸是生命的“建材”。   植物能由空气、泥土及水来合成氨基酸,但动物则必须依赖植物才能获得。这可从食用植物直接获得,也可从已摄取植物并经过新陈代谢作用的动物身上取得。只有植物能自产氨基酸。因此,肌肉中的氨基酸都是动物或人类从植物中取得的。有22种已知的氨基酸是人体需要的,其中有14种是在体内自然产生的,而有8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所以,人可以经由植物直接有效地得到蛋白质,也可以经由动物的肉,消耗大笔金钱间接地得到蛋白质。而动物因此被迫吃下大量的植物性蛋白质,以达到可被宰杀的体重。然而那些队伍所给我们的只有我们饲喂给它们的百分之十的蛋白质而已,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都浪费掉了,而这些部分原本可以供应世界各地很多饥饿的人的。   “素食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呢?”答案是:“是的,没问题。”史戴尔博士(DR·F·STALE)在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素食者对于蛋白质的吸收量的每日是普通人最低量的两倍,证明吃素的人没有蛋白质方面的问题,而且他们和肉食者更容易取得蛋白质。只要想一想:一杯胡萝卜汁与一个蛋有相同质量的蛋白质!!!   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直接去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鲜营养吧!何必吃动物吃过的呢。
编辑本段什么是真正的素食
  素食者一般的定义是指不食用肉类,鱼类,禽类及其副产品的人,但素食者根据避免动物制品的程度的不同而主要分成下面四大类:   严格素食者(Vegan):不食用动物的肉,包括肉类,禽类,鱼类(或海鲜),也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体的物品,比如蛋类,奶类。一般说来,严格素食者不食用蜂蜜,也拒绝非食物性地使用任何来源于动物身体的制品,如皮毛,丝绸,羽绒,骨胶等。   蛋奶素食者(Ovo-Lacto Vegetarian):不食用动物的肉,包括肉类,禽类,鱼类(或海鲜),但食用蛋类和奶类制品。   奶素食者(Lacto Vegetarian):与蛋奶素食者差不多,只是拒绝食用蛋类。   蛋素食者(Ovo Vegetarian):与蛋奶素食者差不多,只是拒绝食用奶类。   素食者还有一些其他的种类,如"果素者(Fruitarian)"(只食用从果树上自然凋落的水果,避免杀害植物本身),"鱼素者(Pescetarian)"(不食用肉类,禽类,但食用鱼类)。   瑜伽食物观   饮食在瑜伽体系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这是因为食品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人的肌体,和精神状况。饮食不得当,也不对饮食原则进行了解,这样便逐渐的对个人的肌体和精神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续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使他的思想、行为、外在表现、自然而然的无法称心如意。   瑜伽把食物分为惰性食物、变性食物、悦性食物。   惰性食物   是容易引起怠慢、疾病和心灵迟钝的食物。此类食物对心灵有害,对身体无益。源自印度国王罗加的吃饭方式,据说在印度王室的饭桌上,通常要摆放五六十种菜肴,这些菜的烹饪是经过煎炸、烘烤的;有些使用了咖喱粉做调料,味道很浓;这些对瑜伽者是极不合适的,因为这会使他身体发胖,增加额外的体重,饭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感到积滞怠惰,而性情易于激动暴躁。它包括:一切肉类、蛋、洋葱、菇类、菌类、芥末、葱蒜等,麻醉型饮料、烟草、毒品等一切有麻醉性可吸入用的和不新鲜、陈腐的食物。   变性食物   能够提供能量,有益身体但不利心灵的食物。经常使用会引起身心浮躁不安。如浓茶、强烈调味品、酱油、白萝卜、海带、巧克力、可可、汽水、过多的香料和食盐、辣椒,凡喜爱这类食物的人,大部分性格粗鲁、脾气暴躁、喜好争斗、固执己见。这类食物同样不适合瑜伽者   悦性食物   这类食物色香味美,富于营养,很少选用香料和调料,烹饪方法简单。食用这些食物可以培养高贵的情操,使身体变得健康、纯洁、轻松、精力充沛、使心灵宁静而又愉快,有益身心。这类食物创造了更精细的、更敏锐的身体和精神系统。它包括一切水果、大部分的蔬菜、一切的豆制品、牛奶和乳类制品、坚果、温和香料和适度绿茶,全部的谷类制品等。   观察食物的属性除了在种类上区分外,更应依据烹饪的方法,有时一种蔬菜也可以被做的变成惰性食物。瑜伽看重食物的品质和更富于营养,认为食物使人发胖是不正确的,这种极端的看法会对人产生有害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按照瑜伽饮食方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她一定会达到性传播疾病的目的或瑜伽者认为,为了身体健康,心灵的平静,要多吃悦性食物,少吃变性食物完全不吃惰性食物,如果过量饮食等于食用惰性食物。屠杀后的动物无论怎样处理,都无法彻底驱除死亡生命的“尸毒”;同时过多的食肉易引起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顽症。人类各种特征看来都于食果类动物类似,于食草类动物相似,人类的天性本来就不是趋向食肉的   对于想要获得灵性的人来讲,素食是很有裨益的。一些坚果和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肉类一样多,但却不含有更多的热量。只要综合谷类和豆类,人们也可也创造出完全蛋白质的食物。素食的人较少产生便秘、痔疮、高血压,此外还拥有较长的生命,同时在老年时,能够正常和正确的思维,明智的讨论问题。瑜伽者举例说:当老虎和大象打斗时,老虎无法持续两个小时以上,但大象可以持续战斗三天。   食物煮的不够熟或是捣得不够烂,便会产生消化问题,咀嚼食物越彻底,所得到的营养和能量越多。如果一个人想要减轻体重,但却不想缩减食物,那么它可以试试一而再,再而三的咀嚼食物,至少三十次以上。   上这种饮食要求只有很高级的瑜伽师才能做到的,就连张惠兰也是提倡可吃一些奶制品。
编辑本段关于素食的争论
  观点一:素食,一种新的饮食潮流   
天然纯净素食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席卷全球,有关专家预测:素食将成为当今乃至21世纪你我无法改变的饮食潮流。   人类食肉后,要经过4~5天才能排出体外,肉食物在肠子中停留过久会产生毒素,增加肝脏的负担;此外,肉类中还含有许多尿酸尿素会破坏肾脏的功能;同时,肉类食物缺乏纤维,容易造成便秘;肉类中大量的脂肪、胆固醇溶化在血液里,附着在血管壁上,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与肉食相比,素食的主要原料则取决于大豆分离蛋白和优质魔芋粉,其营养价值与肉类、蛋、奶相近,并且没有鱼肉类的副作用,能起到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促使新陈代谢正常化。   素食者血液中的脂肪较一般人低,素食者患心脏病的机会较少,素食者过胖的比例也较低。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吃肉类,摄取动物脂肪的量很低;而且由于多吃蔬果、谷物及豆制品,所进食的纤维素比平常人要高。   科学家对素食者和非素食者做过多次不同方式的测验,结果令人震惊:素食者无论在体力、耐力、效率上都是非素食者的2~3倍。如今在欧美、东南亚发达国家,素食者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朋友被视为最高的礼仪。   观点二:有资料分析证明,素食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非素食者无异,而膀胱癌、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他人。   素食者往往摄入大量纤维素,降低了人体对铁、钙、铜、锌的吸收,从而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病。   对于纯素食者来说,由于维生素B12一般只可以在动物性食物中找到,所以缺乏的机会最大,因而易患上严重贫血。   素食者血液内蛋白质供给不足。人体内蛋白质共有22种氨基酸,而体内只能制造13种,有8种是人体自己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吃进的食物中获取。   女性素食可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育龄妇女若雌激素水平过低可导致孕育障碍;发育期的少女若雌激素水平低下可导致第二性征延迟或发育不良;更年期的妇女雌激素水平低下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及衰老的步伐加快。
编辑本段素食起源
  提到素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方面:"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不错,自从人类走出蛮荒,素食就一直在这两种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着。   (一)正心修德:   远古的人类生活于自然中,他们的饮食取之于大自然,那时的人们对于荤、素是没有界定意识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起来,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己的饮食开始反省,对蔬食和肉食开始有了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人们开始将吃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在重大的祭祀活动的前夕,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认同,莫不尊行。可见"茹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味"。所谓"净其身",意与"仁"同,圣人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谓"清其心",意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吕氏春秋》之《本生》篇说:"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那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纵欲不仅有损身体,而且还是导致昏聩,以致一切灾殃的根源。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真切地体现了这种深刻的理念。原来,夏王桀于乙卯日被商汤所灭,商纣是在甲子日灭亡。他们均是由于穷奢极欲,以致昏蒙而灭亡。所以后来的诸侯便在这些日子斋戒修心,节俭寡欲,以示警惕。民间也纷纷效仿,后来即演变成"朔望斋"--逢每月初一、十五日吃素。   说到"斋"和"素",原本不是一码事。吃"素"是指普通人日常饮食中不吃动物性食物,而吃"斋",则原指佛家弟子的修持行为,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中国。"斋"是佛家弟子在中午以前所进用的食物,除不许吃动物性食物外,还包括所谓的"小五荤"或"五辛"(大蒜、小蒜、阿魏、慈葱、茖葱)。佛教认为午后应禁食,否则就不是清净身心了。随着当时佛教的迅速发展,从吃"斋"到不吃动物性食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汉族佛教徒所持守的戒律,吃"斋"与吃"素"也就成为了同一意思。   素之"正心修德"始终是然,及至今日,提到吃素,人们还不禁要问:"你是不是信佛?"   (二)有益健康: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素食养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国的古老传统,人不应该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而"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采取服药补阴阳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不仅适合于中年肾亏,也适合于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其它亏损病症。明代儿科学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里也再三倡导学习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素食可以使人的体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西方人的科学理论对素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从营养学、医学的理论出发,对动物性食品、谷类及蔬果类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发现素食不仅可以充分地提供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去掉了动物性食品所带来的多余胆固醇等有害健康的因素。人们发现肉食和过量饮酒给自身带来心脑血管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等诸多病症,而坚持素食几乎可以完全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并对这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调查还发现素食者比肉食者不仅在身体上更加健康,而且在生理上更能适应,素食还是提高智力,培养良好心境,有益包皮包茎的饮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素食,并希望素食在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享受到美味。现代的素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三)现代人类对素食的思考: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饮食早已不再只追求裹腹,美味而富营养是最基本的要求。   今天,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同时,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地球,甚至外层空间。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保护环境,爱护生命。为此,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饮食的观念。于是,天然纯净素食成为21世纪饮食新潮流。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   虽然今天的素食不再有宗教的味道,但其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命的意识体现出现代人类的文明、进步和高雅。   (四)传统素菜发展的几个阶段:   素食古已有之,作为素菜,主要原料是蔬菜、瓜果之类。到西汉之前,无论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素菜的品种都是大同小异的。到了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从此,素菜出现了一个新品种--豆腐菜,把素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较大发展,全国各地佛寺林立。佛教宣扬的"戒杀放生"与儒家传统的观点"仁"相结合,使素食之风大盛,出现了有目的地专门吃素的人群。此后,吃素不再仅仅是普通平常事了,蒙上了一层"庄严",一层"清高"。此时出现了"寺院素菜"。   隋唐时期,素菜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形成独特风味。到了南宋时期,再次掀起了素菜的高潮,在汴梁已有专门的素菜馆。到了清朝时期,素菜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了与享有盛名的四大菜系并立的又一菜系。   (五)传统素菜的三个流派和两大方向:   我国传统素菜可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与民间素菜三个流派。寺院素菜讲究"全素",禁用"五荤"调味,且大多禁用蛋类;供帝王享用的宫廷素菜,追求用料的奇珍、考究的烹调技法、外形的美观述意;民间素菜用料广泛,美味而经济,为人们普遍接受。   "全素"派与"以荤托素"派是我国传统素菜发展的两大方向。"全素"派追求"清净"--用料上绝对排除肉类、蛋类?小五荤"、甚至乳类制品;"以荤托素"派力求好的味道,用料广泛,不仅可用蛋类,还可用肉汤甚至海参等作为调味料或主料,很难再冠以"素菜"之名了。   (六)现代素食风格:   现代人类的生活讲求效率和完美,现代科学的素食力求美味,力求营养。   从古至今,素食风格可分为"全素"、"以荤托素"两种,而现代科学的素食以仿真为风格。我国在清朝时期"仿荤"素菜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如用山腰、腐皮作成的"素烧鹅"等,从用料上可以看出当时的"仿荤"只是形的模仿,在当时可称得上美味素菜了。   现代素菜的仿真可谓神形兼备,以假乱真,它的美味堪与荤食大菜媲美,甚至更胜一酬。采用纯天然植物为原料,经高科技手段加工提取,其营养价值远非肉食可比。忙碌的现代人类于喧嚣中停下来,享受如此纯净、如此美味,体会自然、体会回归,不亦乐乎!
编辑本段中国佛教素食探源
  印度的僧人不是素食者,来到中国弘法的印度高僧自然也是非素食者。所以,原来中国的僧人与他们来自印度的师父一样,都是非素食者。但是,佛教受儒家仁慈思想与孝道的影响很大,一些僧人如道安、慧远等出自个人的意愿,把蔬食看成是一种苦行而选择素食。后来,以菩萨思想慈悲为本的大乘佛教经典明文指出不得食一切众生肉,从因果转回的理论上阐明了食肉的过失。指出,众生生生死死,轮转不息,曾经都是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戚,如何忍心取食而之。至此素食的经典理论根据被奠定。 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积极提倡素食,於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从此,素食就成了中国僧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与美德。

  • 共2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下一页